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

365教育网 60 0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在**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旷]*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铺垫。

  3、“归来倚杖自叹息”,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知识点介绍

  (一)文章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巩县。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痛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为“诗史”,成为我国古代现实**诗歌的高峰。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各体,并形成特有的阴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有此作。

  (二)归类复习

  1、字音

  岱(dài)未了(liǎo)眦(zì)曾(céng)钟(zhōng)凌(líng)

  2、通假字

  荡胸生层云【“曾”通“层”】

  3、多音字

  了【(liǎo)了却(le)助词,去了】

  4、古今异义

  岱宗夫如何古:语气词,无实在意义。今:丈夫。

  5、词类活用

  一览众山小【认为……小,形容词作动词。】

  (三)翻译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四)节奏划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五)写作方法

  这是一首古体诗。全诗未着一“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诗人落笔由远至近,笔下之景从朝到暮,诗中由望岳想到将来的登岳。首联点出泰山独特的地理特点。颔联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形象――—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景即情也”。眼前之景,表现了诗人心中之情。颈链是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荡涤着诗人的心胸;诗人目不转睛望着飞鸟入林,这里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片挚情。尾联饱含着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诗中表现了一种不怕艰难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使情景理融为一体,完美自然。

  (六)内容设问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二位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表现了不怕一切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即卓然**、兼济天下的'抱负。

  (七)理解性默写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点明文章主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2

  1.《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0.《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3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一、激趣导入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师补充: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设问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图】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读通,感知诗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图】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人之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设问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声,三四声为仄声,*声和缓,仄声短促。

  师:懂得了划分节奏和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4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5

  【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模式,传达一种憧憬;或吟咏理想的人格,抒写一种追求。文章凝练而隽永,读来颊齿生香。

  【课标要求】

  1、能够了解“记”“铭”“说”等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通过夹叙夹议、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等方式,学会说点道理,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等。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一步训练具**阅读、诵读古文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古文基础知识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较为浅显的古文,能初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在学习古文过程中,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词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古文中发掘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要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单元学习目标】

  1、注重诵读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一定要在课上争取达到成诵或基本成诵。正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包括:

  (1)读准字音。

  (2)节奏鲜明。

  (3)读出一点语气。

  2、运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文言文,培养自行领悟的能力,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弄清字面上的意思,即通常所谓的疏通文意。

  第二步是探究思想内容(有时也包括作者的感情)和写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6

  总体设计思路

  赤壁

  山坡羊潼关怀古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教学铺垫

  1.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疏通字词

  裘qiú 衾qīn 瀚hàn 羌qiāng 掣chè 白草折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胡,指我国古代北方****。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3.吟诵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读出塞外壮丽奇景

  读出诗歌的浪漫**特色

  读出诗人的乐观情怀

  4.感悟诗歌之美 —“雪”

  雪中景。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然后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雪中情。雪中送别。

  军中设宴饯别。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5.课内小知识: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夸张: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6. 小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这首诗奇丽、豪放的风格,正是岑参浪漫、豪迈、乐观的诗风的本色,是岑参边塞诗的**作。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可以和《行路难》联在一起讲授。

  补充阅读资料

  *淡,也是一种享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粪土的陶渊明,好一派*淡的生*。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淡,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淡是一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淡,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淡的畅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淡的天伦之乐。

  *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年弃置身”。没有功名,没有**的垂青,终于在*淡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他在享受*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意?

  *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早已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享受*淡之人,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他*息热衷功**禄之心,放弃经纶事务之任,他过得*淡、潇洒,一种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

  *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淡的生活中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淡的快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欲。在*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淡中,可以兼济天下;在*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淡,我也有我的*淡。*淡即生活,*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止,让*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1)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2)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

  在**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 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 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 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 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3)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大全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大全

  为方便大家复习古诗,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汇总八年级上册的古诗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核舟记 。明。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杜甫诗三首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峡 。北魏。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观潮 。南宋。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

  湖心亭看雪 。明清。 张岱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通“桡”,撑)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诗四首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附: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4)

——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阅读文言文古诗】

  1、大道之行也

  孔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5)

——暑期作业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题目

  默写(6分)(每空0.5分)

  (1)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过零丁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行路难》)

  (3)蕴含人生哲理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中有八个字不仅概括了谭中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苏轼《明月几时有》)

  (6)虽身处漏雨茅屋,却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__________

  的呼唤。

[暑期作业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题目]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6)

——关于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诗两首教案

关于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诗两首教案

  【教学构想】

  借助本课两首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基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本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突破。

  1.反复朗读。

  诗歌音韵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朗读魅力。首先,我设置了教师的范读。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

  2.感悟形象。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补充完整,从而融入诗歌的艺术世界中去。诗歌里的形象是诗人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的艺术表现,鉴赏时把握诗歌的形象是体味诗歌意境的必由之路。

  3.写出自己心灵的诗篇。

  我在教学最后设计了师生共同创作一首小诗。这一环节旨在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学生尝试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问题的见解、对世界的看法,当心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满足感会激励学生产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学回答幸福或不幸的原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课前的小**可以快速导入

  “幸福”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ǔ)望

  茑(niǎo)萝

  颤(chàn)动

  眸(。móu)子

  苦涩(sè)

  林莽(mǎng)旷(kuàng)野

  2.思考:本文副标题为“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作者要告诉你你们什么?

  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

  (这一次的朗读旨在落实基础知识,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应该能明确诗的写作角度,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做要求,留待后面再做解答。)

  三、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1.学生**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初读诗歌,在要求上给出能力层级,既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又不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的意象,为下面的赏析做准备。对于学生拟的标题要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意。)

  四、分小组活动,再现诗中的画面。

  1.学生分小组承担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教师招标,每一个大组承接一个诗节的任务,有两个有能力的小组将多承担一个诗节的任务。

  要求:(1)从备选音乐中,挑选适合本诗节诗意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荐音乐。

  (备选音乐:唢呐《步步高》、小提琴曲《沉思》、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萨克斯《回家》、莫扎特《小夜曲》等。)

  (2)细读每一节诗的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的内容变成画面。

  2.小组讨论。

  3.集体展示小组对诗的理解与创意。

  要求:每一个小组推荐两名**,一名朗读这诗节,一名**描绘小组构思的画面。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说出不同的创意,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自己的想法。

  (诗歌的赏读离不开诵读,同时更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一环节用导演电视诗歌的方式,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大胆联想、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到学习诗歌独有的快乐。教师特意加入选取背景音乐一任务,一方面使用音乐营造气氛,更好地带学生入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4.诗歌前几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想到幸福”,大家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幸福?你认为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引导学生意识到幸福无处不在。

  参考要点:收获的满足、奉献者的期待、归家的急切、成长的快乐、亲情的温馨。

  (在学生充分联想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幸福的原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

  五、品读诗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1.大家的任务都较完美的完成了,同学们对于每一诗节的策划既有共鸣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你们创意的灵感源自哪里?

  (启发学生落实到对诗中字词的理解把握)

  2.请小组**再次谈谈抓住了哪些词展开联想,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时首先要读出所品味的诗句,在美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味。

  例如:“丰收的镰刀”形象地点出劳动者的身份,丰收让人自然联想到丰收的喜悦。“

  喘息”表明它完成了丰收过程中的艰苦劳动。拟人化的写法,把镰刀人格化,赋予其生命。

  “瞩望”形象地写出摘净果子的树静默在田野那样一种无言的期待,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闪而过”突出鸟儿飞翔的快捷,自然界的生命充满了对家的依恋。

  又如“淅淅沥沥的小雨”、“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动”营造了恬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红色”意味着成熟,“微笑”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成长的快乐,对世界的憧憬向往尽在其中。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清新优美,有很多值得品析之处,这一环节的赏析是前一环节的延伸,有了前面学生的尽情想象,感悟诗意的基础,学生回到诗中品读语言就更容易了。他们自然会选择感悟最深的词句。教师要引导欣赏诗中准确、形象、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用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六、学习最后一节诗,领会诗歌的主旨

  1.齐读最后一节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诗句请求帮助或是自己畅谈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某一句的感悟。

  参考要点: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这一环节的内容较前几节略有难度,因此教师采取这种灵活的方式,学生间合作交流,让理解能力强的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鼓励稍差的同学养成求教的习愤。)

  七、配乐,学生朗读全诗

  (在音乐中,沉淀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用美的朗读展现诗歌的`魅力。)

  八、总结学习诗歌的有关方法

  赏析意象体会意境品读语言

  (教师的归纳应联系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补充要简洁明了。此一环节为下堂课学生的自主阅读作准备。)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思考题:“我的幸福观”。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主学习罗洛的《幸福》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小诗。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尝试从一个方面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设计本诗的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菁选(扩展7)

——《诗两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两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构想】

  借助本课两首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基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本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突破。

  1.反复朗读。

  诗歌音韵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朗读魅力。首先,我设置了教师的范读。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

  2.感悟形象。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补充完整,从而融入诗歌的艺术世界中去。诗歌里的形象是诗人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的艺术表现,鉴赏时把握诗歌的形象是体味诗歌意境的必由之路。

  3.写出自己心灵的诗篇。

  我在教学最后设计了师生共同创作一首小诗。这一环节旨在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学生尝试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问题的见解、对世界的看法,当心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满足感会激励学生产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学回答幸福或不幸的原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课前的小**可以快速导入幸福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ǔ)望茑(niǎo)萝颤(chàn)动眸(。móu)子苦涩(sè)林莽(mǎng)旷(kuàng)野

  2.思考:本文副标题为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作者要告诉你你们什么?

  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

  (这一次的朗读旨在落实基础知识,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应该能明确诗的写作角度,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做要求,留待后面再做解答。)

  三、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1.学生**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初读诗歌,在要求上给出能力层级,既让学生明确朗读目标,又不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的意象,为下面的赏析做准备。对于学生拟的标题要给予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意。)

  四、分小组活动,再现诗中的画面。

  1.学生分小组承担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教师招标,每一个大组承接一个诗节的任务,有两个有能力的小组将多承担一个诗节的任务。

  要求:(1)从备选音乐中,挑选适合本诗节诗意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荐音乐。

  (备选音乐:唢呐《步步高》、小提琴曲《沉思》、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萨克斯《回家》、莫扎特《小夜曲》等。)

  (2)细读每一节诗的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的内容变成画面。

  2.小组讨论。

  3.集体展示小组对诗的理解与创意。

  要求:每一个小组推荐两名**,一名朗读这一一一诗节,一名**描绘小组构思的画面。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可说出不同的创意,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自己的想法。

  (诗歌的赏读离不开诵读,同时更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这一环节用导演电视诗歌的方式,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大胆联想、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到学习诗歌独有的快乐。教师特意加入选取背景音乐一任务,一方面使用音乐营造气氛,更好地带学生入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4.诗歌前几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想到幸福,大家在导演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幸福?你认为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引导学生意识到幸福无处不在。

  参考要点:收获的满足、奉献者的期待、归家的急切、成长的快乐、亲情的温馨。

  (在学生充分联想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幸福的原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

  五、品读诗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1.大家的任务都较完美的完成了,同学们对于每一诗节的策划既有共鸣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你们创意的灵感源自哪里?

  (启发学生落实到对诗中字词的理解把握)

  2.请小组**再次谈谈抓住了哪些词展开联想,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时首先要读出所品味的诗句,在美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味。

  例如:丰收的镰刀形象地点出劳动者的身份,丰收让人自然联想到丰收的喜悦。

  喘息表明它完成了丰收过程中的艰苦劳动。拟人化的写法,把镰刀人格化,赋予其生命。

  瞩望形象地写出摘净果子的树静默在田野那样一种无言的期待,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闪而过突出鸟儿飞翔的快捷,自然界的生命充满了对家的依恋。

  又如淅淅沥沥的小雨、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动营造了恬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红色意味着成熟,微笑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成长的快乐,对世界的憧憬向往尽在其中。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清新优美,有很多值得品析之处,这一环节的赏析是前一环节的延伸,有了前面学生的尽情想象,感悟诗意的基础,学生回到诗中品读语言就更容易了。他们自然会选择感悟最深的词句。教师要引导欣赏诗中准确、形象、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用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六、学习最后一节诗,领会诗歌的主旨

  1.齐读最后一节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诗句请求帮助或是自己畅谈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某一句的感悟。

  参考要点: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这一环节的内容较前几节略有难度,因此教师采取这种灵活的方式,学生间合作交流,让理解能力强的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鼓励稍差的同学养成求教的习愤。)

  七、配乐,学生朗读全诗

  (在音乐中,沉淀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用美的朗读展现诗歌的魅力。)

  八、总结学习诗歌的有关方法赏析意象体会意境品读语言

  (教师的归纳应联系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补充要简洁明了。此一环节为下堂课学生的自主阅读作准备。)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思考题:我的幸福观。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主学习罗洛的《幸福》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小诗。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尝试从一个方面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设计本诗的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人。

  2.调动想像力,将诗歌的内容演化为生动的画面吸引人。

  3.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精彩的分析打动人。

  (这首小诗线索清楚,主题明晰。因此,我设计将这首诗的学习交给学生,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落实诗的主旨和语言技巧。让各个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二、学生**谈谈更喜欢哪一首诗

  (这一环节将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以加深对两首诗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时言之有物,可提示他们从某一角度如诗歌的内涵与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谈。)

  三、出示画面,唤起学生对幸福的向往,加深对幸福内涵的理解

  1.利用多**出示一组照片,照片主题为幸福瞬间。

  (出示照片的目的是在两首诗学习的基础上,以直观的形象冲击学生的视觉,引发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思考幸福的内涵。)

  2.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幅,请尝试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